骑电驴上下班的老G已经被高悬头顶的太阳晒黑了两层,但他的心里却美滋滋的。只因为:
然而,当他在大雨洗涤后的周末约曾经的徒步搭子出山时,却被对方婉拒。搭子说现在最时髦的运动已经不是露营徒步了,而是“跳泥坑”。
参赛成员们需要在5到10公里不等的路程内,翻过各种官方准备的高难度障碍,最后到达终点。
看到这有朋友可能想问了,这斯巴达勇士赛竞技属性还这么强,不能像徒步那样攒一堆装备来丰满行程。
看着普普通通一个纯色发带,翻过来一看,lululemon,价格百元往上走。
有朋友比赛全程揣着手机的防水腰包,离近了看,始祖鸟的logo在上面傲然耸立。
小猪佩奇都知道踩泥坑要穿雨靴,他们倒好,一个接一个往泥里跳的背影,自信得像办了洗鞋店的终生荣誉会员。
显然,真正懂行的人都不用再往衣服裤子上看,就已经识别出大家身上散发着的“同类”气息。
它的赛制组别分为“竞技组”和“公开组”两种,前者专门面向障碍赛的深度用户,不仅在计时方面更加严格。还有着国际互通的“竞速榜单”,可以让高手们时刻知道自己在全球斯巴达爱好者中的总排名。
在这个公开赛制里,你不仅可以靠做“波比跳”等补偿运动,来跳过完成不了的项目。
还鼓励参赛者之间团队协作,来帮助体力稍弱的朋友完成高难度项目,“猛男大轿”“友情铁手”这种温馨场面在泥坑里屡见不鲜。
尽管燃烧着熊熊烈火,但单从运动难度上来说,也许是全程最简单的项目,可谓是有腿就能过。
都说月薪三万已经跑不起平均门票200元的马拉松了,那么按斯巴达勇士赛均价450一张的门票来看。
斯巴达勇士赛不仅需要像马拉松一样的补给站、急救站、淋雨站等场地设施,还需要在城市或者近郊挖出一条长达10km的道路,并且全程摆上地形、障碍、还有全职摄影师。
早在2020年,斯巴达勇士的84个成人周末赛事门票收入就已经高达2.2亿元。
根据统计,2023年斯巴达上海儿童组的单天门票收入,就高达400万元。今年赛深圳站的儿童组赛事期间,不仅门票收入再登百万级,整个深业上城商圈的客流量都被斯巴达家长给带高了 66%。
零售、餐饮和亲子品牌更是被带着娃来比赛的宝爸宝妈们一通爆冲,都达到了35%以上的同比增长,并且创造了年度新高。
而比赛时间外,斯巴达勇士赛官方推出的“儿童训练营”,更是已经被中产爸妈当成了“全托班”了。
从官方公众号上可以看到,今年7月份开始的为期7天的崇礼儿童训练营,价格已经来到了11999元/人。
早上六点半起床晨练、每天还有保底7个小时耐力和越障训练,还是在一座大山上。
除了门票和训练营之外,勇士赛还提供了体系完备、收藏价值颇高的“周边产品”。
运动装备就不多说了,价格基本对标中高端户外装备。比如这双1880的越野跑鞋,有碳板、有高强度网布、还有登山专用的长钉鞋底。
因为憨不拉几的外表以及非常便携的特点,参加或者路过斯巴达比赛的朋友们,看见了就会想办法搞到手。
即使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名次和奖牌,回家之后也只能让奖牌躺在地上,只有买了这款金字塔底座,才能让那块徽章以最佳姿态摆放在陈列柜上。
这只奖牌底座也确实充分激发了中产朋友们的“收集欲”,毕竟我奖牌底座都买了,总不能上面不放奖牌吧?
除了周边挣钱,这种用户粘性很高的高强度运动比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对运动品牌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2017年勇士赛进入中国的第二年,赞助就能达到每年1.09亿人民币,现在更是已经翻了几倍。
包括锐步、长安福特、安踏、英菲尼迪在内的多个运动品牌大厂,都支持过比赛的承办,联名服饰和装备也是出个不停。
或许只要斯巴达勇士赛的“硬核”性质不变,就是抛给运动品牌们最好的“媚眼”。
老G总是在想,为什么人到了年龄之后,就自动开始向往长距离的跋涉、攀登和穿越。
人们明明慎重规划好了一条通往终点的道路,勤勤恳恳赶路的过程中,却发现眨眼之间,这条路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
作为一场障碍密度更大,行程更短的微缩版“登山”,你努力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细分成了更具像的成就,呈现出来:
这种点点滴滴的感慨积累在一起,才会聚成了完成比赛或登上山顶时的豁然开朗。
每一个满脸泥嘎吧冲过终点线的勇士,心里都充满得偿所愿的充实感,他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