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林业改革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小组,制定了林业改革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建立健全9项基本制度、全面加强9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体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并已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协调银监会形成了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金融机构债务初步解决方案。起草了《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制定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 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2个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8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近15万家,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达1600多个,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共调处林权纠纷19.6万起,林地家庭承包到户率比2013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研究提出了《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林业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了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方案,开展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研究。
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全国和山西、吉林、江苏、西藏等14个省份均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成功举办国际森林日、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等活动,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加强了京津冀蒙林业生态建设和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推进了全国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首批划定国家储备林1500万亩,改造培育600万亩,成立了国家木材储备战略联盟。共生产林木种子2670万公斤,培育苗木600亿株,种子和苗木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8.4%、95.2%。修订了森林抚育规程、作业设计规定和检查验收办法,推进了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和示范国有林场建设。2020年后林业增汇减排行动目标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布了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指导意见和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12个省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启动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加强了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政策研究和协调,工程区17.32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出台了退化防护林改造指导意见,启动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557万亩,新增14个重点治理县,滇桂黔三省区石漠化县实现全覆盖。20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新批14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570多处。
生态红线逐步落地,天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划定了生态红线。发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推进了全国林地“一张图”变更调查、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重点省份泥炭地调查、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等工作。启动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开展了全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重点国有林区开垦林地清查、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专项行动。新批准12处国家森林公园。与12个重点省份签订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新增国家沙漠公园32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23个。全国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3.05万起,破获涉林刑事案件1.9万多起。
出台了《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规定》,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证书管理办法》。完成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工作,推进了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立了全国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加强了大熊猫、朱鹮、老虎等重点物种保护,珍稀野生植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获得成功。开展了2014天网行动和眼镜蛇二号行动,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及其制品。19个林业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国家级林业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44个。强化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发现并妥善处置8起野生动物疫情。
完成了林火信息系统更新和林火监测系统、应急卫星升级改造,森林防火天地图系统投入使用,提升了林火卫星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落实有火必报和卫星监测热点核查2小时报告制度,热点核查反馈率达99.8%。武警森林部队昆明直升机场建设获国务院和批复,森林航空消防飞行二大队组建工作全面展开,森林航空消防能力稳步提升。开展了重点林区大型装备、以水灭火、视频监控等试点项目建设,加强了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和管理。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673起,受害森林面积28.2万亩,人员伤亡112人,森林火灾次数有所下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河北、安徽、江西等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落实办法。完成了省级人民政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检查考核,启动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79亿亩。加强了沙尘暴预警监测,全国共发生沙尘天气7次。
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林下经济等专项规划,制定了扶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认定了首批128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确定了69个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开展了林业产业特色区域评定、林产品质量监测、林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成功举办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北京成功申办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成立了中国林业产业诚信联盟,首次开展了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评选。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其中,木竹加工及产品制造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均突破1万亿元。广东、山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苏等省林业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9.5%。全国经济林产量1.49亿吨,油茶种植面积566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841万亩,木材产量817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2.58亿立方米。
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了“红线”“森林与水”“与梦想同行——绿色梦”等20多项主题宣传活动,全年刊播稿件1万多条。在中国网、央视网等开设了林业宣传平台,林业官方微博运行良好,网络生态文化影响力逐步提高。宣传了林业方面的“时代楷模”“最美职工”“最美基层干部”“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重大典型。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拍摄了《山丹丹花儿开》、《梦萦张家界》等生态主题电影,出版了《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等精品图书。《中国绿色时报》被列入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森林与人类》和《中国林业》杂志荣获中国最美期刊称号。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达75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达67个。
完成了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12个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央林业投入1517亿元,涉林贷款2083亿元。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有林场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3.1亿元,安排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资金10.9亿元。森林保险范围扩大到27个省份,林权抵押贷款加快发展,新增林业贴息贷款99.4亿元。落实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8.53万户,累计安排改造任务158.9万户、中央投资245.6亿元,已竣工140万户,惠及林区职工群众500多万人。国有林场(区)外联道路和安全饮水纳入相关行业规划并落实部分投资计划。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募集资金1.5亿元。加大了林业援疆援藏援青和对口扶贫工作力度。放宽了外商投资林业领域,欧洲投资银行4亿欧元林业贷款基本落实。木材等资源性产品纳入国家进口重点扶持范围,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全面加强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森林法修改稿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建议稿已报全国人大环资委,种子法修订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待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报国务院审议。办理行政许可事项4500多件,完成行政复议案10件。
发布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结果,全国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21.29万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12.68万亿元。初步探明了森林对PM2.5等细微颗粒物的吸附机理,开展了空气负离子监测试点研究。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枣树全基因组测序,绘制了蝴蝶兰全基因图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各类研究成果450多项。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新增生态定位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平台26个,建立了林业科技成果储备系统,组建了竹藤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联盟和木地板专利联盟。发布林业国际标准2项,实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森林认证实现国际互认并启动了认证制度试点,1.13亿亩森林通过认证审核。植物新品种授权169件,实施了9个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项目。中国林业网完成第4次重大改版,日访问量达100多万人次,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二,并荣获新媒体融合发展领先奖、政务微博卓越奖。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示范、北斗示范等项目建设和林业电子商务试点积极推进。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增加到100个,建成了林业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
签署了中韩、中坦、中肯、中波、中罗等林业合作协议。成功举办首次领导人共植亚太伙伴林和营造碳中和林活动,悉尼林业目标评估等林业行动纳入APEC会议成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启动了亚欧林业示范项目。开展了中美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对口磋商,达成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伦敦宣言》。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谈判,成功召开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推动构建全球和区域森林治理体系。经国务院批准,与比利时、马来西亚开展了大熊猫合作研究。加强了涉林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与管理。承办了第66届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年会。中法签订了5万亩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协议。中美共建中国园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林业援外项目进展顺利,举办了13个援外培训班。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和“两转变、两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取消和下放林业行政审批项目36项,拟再取消和下放12项,废、改、立各种制度110多项。文件、会议和“三公”经费支出继续减少,认真清理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进一步规范和精简节庆展会、评比表彰、检查核查、调查研究,机关作风继续好转。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意识、纪检部门监督责任意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2.2万个林业站开展了简化办事程序便民服务。同时,人才队伍建设、机关和党的建设、后勤服务、离退休干部等工作成效明显,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林业法治建设的关键之年。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赵树丛局长的讲话要求,认真研究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林业改革发展任务。
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召开启动会议作出安排部署。各省要抓紧做好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全面落实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国务院尽快出台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启动林业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完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落实和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加强林权管理中心和林权收储中心建设,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有序推进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规范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年度涉林改革任务,继续加强9项林业基本制度和37项具体制度建设。抓好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印发依法治林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林业法治工作。尽快完成《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修订工作,推动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抓紧修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退耕还林条例》,推进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管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等立法工作,继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曝光和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坚决遏制非法侵占林地的现象。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和资源监督专员办的作用,抓好各项执法行动,对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制定森林公安警力配置标准,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林业执法监督,落实森林公安执法权限,推进林业综合执法和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
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范围,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尽快把全国天然林都保护起来。争取国务院出台加强森林、湿地保护文件,报请国务院批复“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加强林地保护,修订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搞好林地“一张图”变更调查。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届中调查,做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考核评价工作。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范围,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
全年完成造林9000万亩以上,中幼龄林抚育1.05亿亩。深入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突出抓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落实退耕还林任务1000万亩,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县建设。启动防护林工程示范区建设,抓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加强珍稀树种、特色经济林、能源林培育,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1000万亩。出台《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20年)》,重点推动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加强“一带一路”等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发布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出台《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发展规划》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完善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抓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推动林业融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争取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若干意见》,出台《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方案》、《全国候鸟迁徙路线保护总体规划》。发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推进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争取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做好大熊猫、朱鹮等野外放归工作,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开展眼镜蛇三号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及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进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预警工作,防范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发生。
深入实施《森林防火条例》,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力度。严格管控野外用火,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抓好森林防火综合调度指挥平台、重点林区防火道路、边境防火隔离带等建设,建立森林消防产品采购准入机制。健全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体系,推进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制定省区联防联扑、武警应急队建设指导意见,提升森林防火应急处置能力。争取国务院印发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检查考核办法,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新一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行林业植物检疫网上审批,抓好社会化防治和无公害防治试点,加强重点地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做好沙尘暴灾害监测和处置工作。
着力培育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力争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和林业休闲服务、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强产业发展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争取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贴息等方面增加林业产业资金投入,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开展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评定工作,组建林业龙头企业联盟,培育林业产业集群,实施林业品牌战略。抓好全国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发布重点林产品采购经理指数,启动森林生态产品认定工作。办好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等展会。发布《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林产品贸易与投资指南》,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开发海外森林资源,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编制全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防火、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石漠化治理等规划报批工作。抓好大政策、大项目、大工程储备工作,加大林业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林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林业财政补贴政策,争取提高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社会保险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积极落实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扩大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推动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动态调整和分级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荒漠生态补偿制度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机制。修订出台《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扩大森林保险范围,提高保额和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争取金融机构发放林业中长期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建立收储担保中心,进一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稽查检查力度,确保管好用好林业资金。
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研究,开展生物育种、森林经营、困难立地造林、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转化应用,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完善生态定位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加快建设国际竹藤组织青岛科技基地、天津盐碱地研究中心。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森林认证体系,推进认证制度试点。抓好金林工程、自然资源信息库、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电子口岸等建设,加强卫星遥感、林业数据库等平台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提升中国林业网智慧化水平。
认真组织南非“中国年”林业活动,参与中非论坛成果设计,开展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对口磋商。加强周边和“一带一路”林业合作,推进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中阿论坛、亚欧、中日韩等区域机制下的林业合作平台。搞好应对气候变化、自贸区的林业议题谈判,参加世界林业大会、联合国森林论坛部长级会议、湿地公约及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国际会议。加强中非野生动植物保护、竹子开发、荒漠化防治等领域合作,积极应对涉林敏感问题。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扩大国际影响力。积极筹备2016唐山世园会、2019北京世园会,抓好中美共建中国园项目建设。推动落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林业援外项目。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全面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绿色时报》等林业报刊网络作用,认真做好各项林业宣传工作,全面提升林业社会影响力。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天然林保护、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等为重点,加强对林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行动的主题宣传,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林业新闻发布,办好官方微博微信。加强网络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出版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两转变、两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林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筹建竹藤技术职业学院集团,加快发展现代林业职业教育,抓好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修订《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加快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便民服务。加强森林公安派出所、森防检疫站等林业基层单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加大涉林职务犯罪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林业队伍作风,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提供有力保障。